1958年,毛主席和谭启龙的私人谈话被报纸披露,毛主席叫苦不迭

发布日期:2025-07-06 05:26    点击次数:64

老覃昨天写了篇文章,说的是1958年的事儿。那时候,毛主席在8月12号晚上去参观了天津的工业技术革命展览馆。参观完后,他临时决定不改天去北戴河开政治常委会议了,而是要在天津再多待一天。于是,他让手下的人告诉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刘子厚的秘书李光柏,说行程有变,还得在天津逛逛。文章里还提到,毛主席那次用餐的桌子,后来被一个服务员收藏了,现在成了博物馆里的宝贝。

8月13号一早7点,毛主席坐在火车上,边品茶边看报。

毛主席看报纸总是特别认真、专心,每个字都看得仔仔细细,很少会漏掉什么。

这天,他环顾四周,突然间猛地一拍桌子,惊叫起来:

哎,坏了!这事儿还没在政治局里商量过呢,怎么就曝光了!

不仅放在了最显眼的头版位置,还特别用了加红突出!

很明显,8月9号毛主席和谭启龙私下聊的内容,现在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了!

毛主席对此直喊头疼不已。

老覃在2023年12月5号发了篇文章,标题是《1954年,有人说东湖深不见底,毛主席笑着说:那是瞎扯》。文章里面说了这么个事儿:毛主席那时候带着宪法起草的小组在杭州忙活着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有一天,他和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一块儿去绍兴看了看东湖农场。

浙江省刚解放那会儿,首任书记的位子,是由三野的副政委谭震林来坐的。

1952年的时候,浙江省委书记的位子交给了谭启龙来接管。

毛主席在杭州那会儿,整天和谭震林、谭启龙待在一起,他亲热地叫谭震林为“老谭”,而谭启龙呢,他就喊“小谭”。

党里的伙伴们一头雾水,都以为“大谭”和“小谭”是亲兄弟俩呢。

说实在的,谭震林老家在湖南省攸县的那个城关镇,谭启龙呢,则是江西省永新县的人,他俩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省。

毛主席和谭启龙之间的个人交情,得从那个土地改革的年代说起。

1933年那会儿,毛主席在瑞金组织了个工农武装的大会,二十岁的谭启龙也参加了。

谭启龙为人谦逊,爱学习,做事严谨靠谱,而且看待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毛主席对他格外。

贺子珍,她是毛主席的夫人,老家在江西永新。当毛主席晓得谭启龙也是江西永新人时,就乐呵呵地说他是“半拉子老乡”。

说起来,谭启龙以前是三野七兵团的政委,但七兵团的司令员王建安,在1955年那会儿被评为了上将军。可谭启龙呢,因为他早早就离开了部队,所以跟这军衔就没啥关系了。

老覃在2024年1月8号写的文章里,讲了个故事,说毛主席曾开玩笑称王吉德为“国王”,还问了句:你们知道微山湖的鱼有四个鼻孔吗?文章里还提到了,1953年山东碰上了超级大的旱涝灾害,粮食收成少得可怜。谭启龙这人本事大,所以1954年5月就被派到山东去当省委的第二把手,后来还当上了山东省的省长。

谭启龙抵达山东后,挑起了全省农业工作的大梁。因为他的方法得当,采取的措施也切实可行,所以山东的农业迅速迈上了快车道,实现了较快发展。

1956年那会儿,山东全省的粮食产量噌噌涨到了274亿5千万斤,棉花总产量也有434万担,花生更是不得了,总产量达到了25亿6千6百万斤。这些都早早地完成了头一个五年计划定的任务,还破了历史记录呢。

老覃在2024年1月11日的一篇文章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8年8月9号,毛主席去山东看看情况,谭启龙、裴孟飞、杨得志这些人都陪着。他们一块儿去了历城县北园的农业合作社,还有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文章里提到,那位县委书记说话有点结巴,毛主席听起来挺费劲儿的。于是,毛主席就对地委书记说:“你来给他当‘翻译'吧。”就这么简单的事儿,但挺有意思的。毛主席那时候亲和力十足,跟下面的干部互动也挺自然的。

毛泽东在历城县北园乡的合作社里,跟谭启龙进行了一次私下交流。

那时候,毛主席亲眼看到了历城县北园乡合作社搞得挺不错,夸谭启龙道:

你这人,要么就不动手,一动手就是全力以赴。

谭启龙跟毛主席聊起了历城县北园乡,说想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想问问主席的看法,他说:

“到底该叫合作社呢,还是叫大农场更合适?”

毛主席结合之前在河南考察的经历,提出这样的观点:

人民公社确实是个好选择。它的优点在于,能把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军人这些不同群体都整合到一起,管理起来也更加方便。

很快,全国各地纷纷模仿,开始着手建立人民公社。

毛主席因此有点烦心,他讲道:“这事儿不能全推到记者头上,主要还是我自己没考虑周全。可现在已经传出去了,该怎么收拾烂摊子呢?”

他摇了摇头,无奈地说:“以后啊,新闻记者就别再跟着了。”

但是,在8月16号下午2点,毛主席抵达了北戴河,并在一号楼住所那里,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协作区主任都叫来开了个会。会上,大家都赞成用“人民公社”这个说法。